今日头条:
首页 > 家庭教育 > 厌学 > 厌学话题讨论 >

孩子患得厌学症的表现?

来源:未知 时间:2015-06-12 11:47 访问:
    厌学是孩子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,从心理学角度讲,厌学症是指孩子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。
    患上厌学症的孩子主要有以下表现:
一、动机缺失
    正如欧阳维建老师所说:孩子学习成绩不好,不是智商问题,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动力问题。当孩子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,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,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,因此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。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,浅层因素是无动机,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,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,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。这部分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,通过老师逼、父母压,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。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,这部分孩子对学习有认识,但其看法是消极的,甚至是错误的,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,认为读书是苦差事,读书无大用,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。
   
二、兴趣转移
    改革开放的社会,市场经济的大潮,五光十色的生活,对青少年孩子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,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,理智不健全,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,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,所迷惑,从而抛弃学业,迷恋享乐,甚至走入歧途。从兴趣转移的对象来看,厌学的孩子大多迷恋游戏、录像、上网,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孩子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,逐渐荒废了学业;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孩子,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,重者打架斗殴,违法乱纪。孩子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,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,反而讨厌学习、反抗学习。动能教育认为:人的天性是追求快乐,逃避痛苦。孩子的兴趣转移,主要是在学习上没有找到快乐,同时被其他事物带给自己的一些快乐捆绑。
   
三、学习无望
    对学习悲观失望,毫无信心的孩子,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。一部分孩子,曾经努力过,也曾经洒过汗水,但无论怎么奋斗,仍然常常失败,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。一次次的失败,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,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,认为自己天生愚笨,能力不强,智力底下,不是学习的材料,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,举起了白旗。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失助感现象。
    也有一部分孩子,同样努力过,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,但是往往不如他人,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,长期被老师忽视,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,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。欧阳维建老师说:教育的方向不是把自尊摧残成自卑,而是把自尊培养成自信。面对这样的孩子,父母和老师一定要及时地给孩子鼓励,让他们在学习上建立信心。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“习”得的,不是天生的,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、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。在厌学群体中,此类孩子占了很大的比重。
   
四、恨屋及乌
    爱屋及乌的心理较常见,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。在学习过程中,既有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的积极情感迁移,也有“恨其师,厌其道”的消极情感迁移。
    动能教育有一个观点就是:师生关系决定学习成绩。因此,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,这一科成绩就会好;讨厌某个学科老师,这一科成绩就会不好。
   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,爱一个人,包括他的优点、他的缺点,甚至他的派生物;恨一个人,既恨他的缺点,也恨他的优点,甚至包括他的派生物。这种情感迁移与发散,如果调控不当,常常会产生负作用。由于一些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,造成部分孩子对他们产生反感,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。孩子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老师不满,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,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。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,不善于控制与收缩,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(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)的手段来反抗老师。动能教育曾接触过一个孩子,因迟到几次,语文老师当众批评了他,他便心存不满,发展到后来拒绝认真听讲,不完成作文练习,最后语文学习一落千丈。这个孩子之所以变得厌学语文就是“恨屋及乌”的心理作怪。这也让我们当老师的要学会反思,一定要小心自己的一言一行,一定要给孩子带去动力,一定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。
   
五、情感饥渴
    有些孩子由于家庭变故,父母离异,情感孤独,缺乏温暖,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,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,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,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,追求刺激,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,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。许多事例表明,父母离异,其子女情感残缺;家庭变故(父或母亡),其子女情感孤僻;家教粗暴,其子女情感压抑。这些都可以说是孩子厌学的导火线。追求情感平衡,是人的正常心理,但是把握不当,则容易出现偏差,发生不良行为,产生不良后果。
   
六、物极必反
   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,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,孩子的学习心理也是如此。过重的学业负担,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疲劳,导致厌倦而厌学。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,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,学校将压力付给老师,而老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孩子,于是便产生了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,拼命延长课时,加班加点,孩子从早学到晚,双休日也不得休息。
   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。许多父母,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心切,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,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,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,有些孩子能够忍受,有些孩子干脆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,反正达不到要求,索性放弃追求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,安徽省铜陵市一中高一女生,从小学到初中,学习成绩一直优秀,进入高中后成绩有所下降,父母寄予厚望,采取加压措施,结果该生不堪学习和家庭重压而离家出走。


友情链接link